女力wannabe 防止再有虐兒案 王薇君站上火線
by 陳姵穎孩子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每個孩子,都該被捧在掌心上守護成長。但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2015年虐待兒童的相關新聞共有344案,其中69案是重大兒虐,造成11個孩子重傷、53個孩子失去性命。「除了家庭功能失調和照顧者情緒失控,背後難道不也隱藏著台灣兒童保護制度不夠全面的問題?」兒童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王薇君如此詰問。
化傷痛為行動 不要再有下一個王昊
從不問世事的家庭主婦,到在媒體前展現強悍形象的兒權鬥士,推動她的力量,來自失去姪子的傷痛──2011年11月1日,年僅2歲半的王昊,慘遭母親潘美芳的同居人、毒犯劉金龍強灌米酒、拔指甲、施打毒品,凌虐致死;震驚社會之餘,就此改變其姑姑王薇君的後半生,踏上捍衛兒童權益之路。
即使王昊已逝世4年,憶及當時目睹姪子大體上的傷痕慘狀,育有兩個女兒的王薇君依舊忍不住哽咽:「事發後整整一年,我都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出庭了十幾次,常常偷偷用筆尖用力刺自己的掌心轉移注意力。」
然而,30年有期徒刑的判決結果,不符合王家和社會大眾預期。在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下,立法院火速三讀通過〈兒少法〉第54條之1的「王昊條款」:只要父母或監護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司法警察、檢察官或法院應查訪兒童之生活與照顧狀況。
只是喪失親人的痛,豈是如此容易撫平?面對媒體、打官司時的茫然,處理王昊後事時的心碎,種種孤立無援的感受,讓王薇君開始關注遭遇類似困境的家庭。
別再說不要哭 陪伴受害者家屬面對
2012年,當王薇君得知桃園有一名5個月大的男嬰受虐致死,她主動陪伴男嬰的母親去看法醫驗屍,藉此考驗正在申請成立兒童權益促進會的自己,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能耐協助被害者家屬。「雖然法務部有成立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但僵化的官方體系無法確實了解被害者家屬的心痛,以及情感或實質上的需求。」
王薇君說,和被害者家屬交流時,在語言和肢體動作上,其實有些「眉角」需要學習,這也是兒童權益促進會將「陪伴被害者家屬」列為重點運作項目的原因。以她為例,王昊案事發時,最討厭別人對自己說:「不要難過、不要哭。」,即使明白對方是好意安慰,但對深陷痛苦之中的當事者而言,只覺得不被理解,進而產生更負面的情緒。
而陪伴兒虐家屬的過程,讓她深深體會第一時間有專人到場陪伴的重要性。除了安撫家屬,同時能作為家屬和法醫、檢察官之間的溝通橋樑,避免專業性的術語導致情緒崩潰的家屬更加不知所措。
為此,她東奔西跑,甚至像秘書一樣再三提醒家屬出庭時間,忙得不可開交,仍堅持親自陪伴所有求助兒童權益促進會的家庭;連司法體系人員也開始主動告知家屬,若有任何需求,「可以找兒權會的王薇君。」
社工人力不足 高風險資料庫待整合
除了陪伴被害者家屬,王薇君還希望能整合兒虐防治的社福體系。她以竹東2歲何姓男童被舅公毆打致死案為例,新竹縣政府社會處目前有62位社工師,僅3名是公職,其中的11位社工師要負責照顧新竹縣11萬名18歲以下的孩子,負擔極其沉重。
而社工並非萬能,無法馬上得知有狀況的家庭會發生什麼事,加上列管高風險的個案家庭常會跨縣市流動,受限個資法,不同縣市的社工無法相互通報;即使學校老師或鄰居有心注意,政府也設有「關懷E一起來」通報網站,但填寫程序繁瑣,不利填報,讓相關單位錯失救援時機。
「何不建立一個中央資料庫,讓社政和警政單位能隨時掌握高風險家庭的資料,在危急狀況發生時,省去等待的時間?」為了解更多第一線社工人員可能遇到的困境,她於3、4月間跑遍全台22個社會局處,一一拜訪請教;點開手機的LINE群組,裡頭全是相關人員,「我就是這樣每天跟這些副處長、副局長討論相關的訊息。」
喚醒社會關注 硬頸姑姑不畏輿論
不只期盼制度面的改善,王薇君與兒權會的義工夥伴推動《刑法》286-1、286-2修正案,希望能加重虐童刑罰,以達到遏阻作用。她強調,雖然自己支持死刑,但並不認同虐兒應該判唯一死刑,因為每一個案件背後都有不同的原因,輕易判死只會淪於便宜行事,推動修正案是為了改善目前虐兒案犯行及犯責落差太大的狀況。
爭取兒童權益四年以來,有輿論質疑她是藉王昊案貪圖高額補償金,對死刑存廢的立場也招致網友的恐嚇信騷擾,加上與政府單位公務流程的反覆溝通協調也是困難重重。但面對這些,王薇君從不退縮,「我就是脖子硬,而且我本來就沒辦法討好所有人,更何況那些無法選擇出生環境和沒有求救能力的孩子,如果我不幫,還有誰可以幫助他們?」她說,值得慶幸的是,近年越來越多民眾開始關心這個議題,看到有孩子受到不適當對待的跡象會主動通報。
「孩子能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採訪過程中手機訊息聲響不停,一結束即倉促趕赴下一個行程王薇君說,要為兒童權益做到自己做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