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靈魂直見,沒有界線—雙城愛與死
by 陳蕙慧女人要擁有怎樣的自由才能走向愛情?地域與人心的隔閡要如何抹除?
花朵的生命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這些女人的名字幾乎都是花朵。靜蓮、梅寶、莉莉、玫瑰、清芬。但她們為誰綻開過、為誰枯萎,又為誰重新豔放?這些女人跟一般女人最大的不同,是她們來自美麗島,在九〇年代起各因理由去到中國,先後在北京相聚,組成了一個在原鄉台灣不可能組成的「飯團」。
這些「北京飯團」的成員,便是作家葉姿麟在她的新作《雙城愛與死》中登場的人物,她們彼此、她們和她在某些相似的點上緊緊相連,促使她在2000年與中國大陸結緣、2008年接到一份撰寫民國38年來台老兵的劇集而定居北京後,由於某種機緣參加了這群在北京台灣女人的聚會,而後於2012年動筆寫下她們的故事。(你也會想看:四季訪書終不悔 鍾芳玲寫出永恆)
擁有花朵名字的她們,在商場上周旋浮沉,卻很少是因為胸懷宏志、試圖在大國崛起的掏金狂潮中大賺一票,反而是極其平凡的為謀生、為情傷遠走、為家族裡某個親戚添人手。她們並不打算在遙遠的異地生根,雖然也有自小教科書上所受文化洗禮的中國情懷嚮往,但更真實且現實的,仍然是做為一個女人,「哪裡是情之所歸,哪裡便是家」的尋尋覓覓與徬徨迷惘。
而且,跟所謂的「台商太太」不可同日而語的是,她們孤身一人,在血淋淋的職場搏鬥裡,為工作、愛情、婚姻,夢想與抱負,野心與現實的拉鋸,苦苦奮戰。
是第一手的「田野調查」,也是深刻挖掘的「心靈寫作」
姿麟說她起心動念提筆寫這七個故事是因為「不捨」與「化解」。
這些在異地孤軍奮鬥的女人,不管是黯然退出大陸的各種輾轉征戰,或是受到島內族群情感相異而牽連誤解的敵視,或者有的至今仍留在中國,與未竟之業纏鬥不休,實則並沒有人特別留意她們,她們的心境、體察、內在變化、經歷的事、痛與成長,幾乎無人知曉。(你也會想看:陳玉慧 三毛的虛構)
相較於台灣男人在中國的種種描述與傳說,這群女人的面貌模糊無法辨識。難道就讓她們走過的路徑,遭蔓草淹沒?
「我認識的這些姊妹們,各有各的磨難,各有各的成長功課。我看著她們的遭遇,常常覺得她們是主動或被動地選擇自我放逐,去追求更大的、難以言說的自由和解脫。只不過,這個過程,實在是太辛苦了。」
姿麟看到了她們單薄身軀裡的心,也看到了自己。
她們的內在始終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疑惑和臆測:「為什麼兩地之間明明存在著緊張關係,我卻在這裡?我還留在這裡?我將在這裡迎來什麼?找到什麼足以飽實自我的力量,完成自我實踐?」
姿麟為了寫老兵的劇集勤下苦功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同時,也在與這些姊妹的來往互動中默默觀察著流動在她們身邊的人、事、物。漸漸地,那一段國共動亂的史料幻化成一段段有血有肉的故事,與身邊這群流離在中國的姊妹的親身經歷交疊在一起。
姿麟寫的是現代北京,然而,男人與女人、敵人與朋友、長官與同袍、動盪與變亂、流亡途中陌生的同行者、遠方的夢土⋯⋯,這些悲歡離合,何嘗不在各個時代竄流發生?(你也會想看:霍榮齡 設計的旅程)
靈魂直見,沒有界線
我在《雙城愛與死》的第二篇〈時光・情人・五道口〉讀到的愛,最是讓我動容。
何方,中國國營投資企業集團的總裁,美幸,台灣某家廣告公司北京分部的業務總監。他們第一次因公在會議室見面時,美幸就知道:
「他的眼神在自己身上,穿過皮膚,進入血肉,穿進她的靈魂裡。」而她明白:「這只是因為,他是他,而她是她,只恰這一刻,他們共同在這裡,就在此時此刻。」
何方對美幸說起他的初戀。十八年前,他二十四歲,大學剛畢業,認識了一個大他十九歲的台灣女人。「她背對我,僅只是她的背影,但是就在那個背影進入眼際當下,瞬間一個剪影站起來,立體了。就像是一個一直匍匐在我身體裡面的一個人,本來是模糊的,而就在那一刻清晰了。輪廓鮮明,印象飽滿,原來就是她!
那當時有個聲音在腦海裡,是她,原來就是她。
那麼肯定我見過這個人,但事實是我們全然陌生,這輩子在這之前,與她,我們未曾相見。」
年輕的何方成了這個台灣女人的屬下,緊緊追隨著她。晚上,她加班,讓他回去,他說租處沒有暖氣,他寧可待在辦公室。
「其實那只是個說法,那麼說,像是自己也需要個理由。其實那當時待在公司裡她就在那裡,就覺得在她身邊,就像是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就安頓。」
而他們初見面,她看到他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麼來了?」就像他也想問:「妳怎麼會在這裡?」
不到兩年,她離開了,而他一直是一個人。
人與人相遇,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緣?是什麼樣神秘的一條線牽動著這一切?姿麟自問。《雙城愛與死》中上場的姊妹們也如此自問。
以一個寫作者敏銳的感知,對發生在居於奇特歷史時空與位置的台北、北京這兩個場域,這些關乎愛、生命、命運的課題,學佛多年的姿麟不禁深深思索。
女人要擁有怎樣的自由才能走向愛情?地域與人心的隔閡要如何抹除?我執與拒絕理解、溝通,需要做多少的功課才能放下?界線處處都在,當靈魂直見時有否澄明之心覺察?
姿麟不捨這些姊妹與身邊人們的修業之路,嘗試以她的筆,慧黠生動的文字與對白,她的體悟與胸懷,寫出我們迴避不看的生命之難、以及可能尋求的化解之道。也嘗試為這些生命花園中的美麗花朵,施以含笑之淚——女孩們!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有不輸給俗世成功的心靈收穫,更有超越時代歷史包袱的靈性與包容!
這是《雙城愛與死》於此時此刻出版倍加珍貴的內涵,也是我對姿麟下一本、下下一本作品更深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