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魚麗 用閱讀與食物和社會對話

by  王則文
這個多功能平台,以書店或餐廳之名,行關懷社會議題之實

走進隱身在台中教育大學後方巷子內的「魚麗」,左半邊是書店,右半邊是餐廳,精神與肉體的食糧冶於一室,壁壘分明卻又相互呼應。

這樣的空間,究竟是餐廳還是書店呢?一手打造這個空間的執行長蘇紋雯毫不猶豫的回答「都是啊!」。

對她來說,把一間店歸入一個類別,只是個標籤化、讓人容易理解的過程。而魚麗創立之初,就是想要讓大家好好過日子,對經營模式沒做太多的框限。  

閱讀是蘇紋雯原本就熱愛的事。同時,過去她和包括創業伙伴陶桂槐在內的一群朋友,曾經發展出每個人輪流負責下廚的生活方式,成為「共同廚房」概念的前身。於是,當蘇紋雯要透過全新的事業跟世界聯繫時,自然會選擇由書和食物開始。至於無法標籤化帶來一般人的疑惑,就靠書寫、聊天的過程教育社會,慢慢化解。
魚麗的手工菜,認真學自老一輩,細膩講究,令人食慾大開。

無法被歸類的事業體


脫去框架,魚麗的營運是跟世界不斷進行互動的。例如早年魚麗會花功夫選書、進貨,扮演帶領讀者駛入浩瀚書海的中繼站。但人人都改用手機掃書籍的條碼,向折扣豐厚的網路書店下訂的今日,魚麗已很少進書,更在書店的陳設上,營造獨立書店凋零的氛圍,促使來店的人思考這樣的現象。

與其說魚麗是一個「事業體」,其實它更像是把書與傳統工夫菜作為媒介,來進行社會工作的平臺。例如,曾經有客人希望魚麗為小孩子做午餐便當,若以商業經營的成本/獲利角度考量,這項服務一點都不划算。但是蘇紋雯評估現在的孩子要吃頓安心的午餐也不容易,還是做了一陣子的愛心便當。受惠的孩子曾在學校作文中表達感謝,滿滿的溫暖,帶給魚麗比金錢更豐富的收益。

魚麗獨特的人文氛圍讓熟客要求在此拍攝婚紗照。
魚麗關懷的議題很廣泛:像冤案死囚鄭性澤,魚麗每月為他送愛心便當,便當日店內菜單也跟著鄭氏習慣換成素食;負責維繫滇緬邊境華裔移民學校營運的機構,則在這裡展售手工編織品,籌募經費。有時候,社會機構碰到情況複雜、難以處置的個案,還會主動找魚麗協助安置,並轉介不同的救助資源……  

用關懷打造豐衣足食的生活

 

肩負這麼多的功能,但魚麗堅持不募款、不立案,而是靠著工作伙伴、客人和朋友自願投入,形成一個社群來完成任務。

蘇紋雯說明自己投入社會工作的原因:「我自己有過未婚生子、單親媽媽的日子,儘管我個人不需要,但我能了解他們的需求在哪裡。」由感同身受出發,魚麗用人與人之間最純真的關懷來看待社會工作,因此不只是單純提供救助,更安頓了許多靈魂。如果立案,反而會被種種的體制限制,失去初衷

魚麗沒有開分店的計畫,所以接下來,蘇紋雯想透過規劃主題書展、或是網路文字的書寫,讓魚麗關心的議題,能更明確地傳達給更多人。也許透過更多力量的投入,能讓社會中的每一份子,都能朝向《詩經‧小雅‧鹿什之鳴‧魚麗》詩中那個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景,不斷前進。

Tags: #魚麗

圖片提供:
魚麗

王則文

王則文

文章 19

網路上用reke當名字,中文系畢業,什麼都愛沾,定不下心上班的長髮弱書生一名。長期書寫旅遊報導、電影評論,也擔任網路電影論壇管理者和維基百科社群的經營工作。重度的網路使用者,尤其喜愛宅在電腦前敲鍵盤塗塗寫寫,把自己心中關切的議題、熱愛的事物,透過文字散佈到讀者的腦海裡,甚至期盼能感染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