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 切好好 食在方便又營養

by  Beta Liu
加入切好好的二度就業婦女,是用為自己孩子做菜的心意去處理食材,希望大家都能吃好好。

「有時間的話,真想好好為孩子準備一桌安心且營養的餐點……」

幾次食安風暴越演越烈,許多家長更關心孩子的飲食。對於夾在工作與家務間的媽媽來說,煮上一桌好菜,或許能依靠各式便利的家電來縮短時間,但一想到採買、切洗和備料的繁複,往往是一大煩惱。


由一個忙到沒時間煮飯的媽媽所發起的社會企業「Cutgood切好好」,提供當天採收、當天切洗、當天寄送的宜蘭當季有機蔬食,讓忙碌的媽媽可以輕鬆烹煮美食上桌之外,更一舉串聯起鮮美蔬果背後,失業媽媽、有機小農、以及特教學生,要讓每個孩子都能看到媽媽的笑容。這份發心使得「切好好」一推出就獲得很大的回響。

女人幫女人找回餐桌上的幸福

切好好團隊的主要發起人吳玉茹,是個身兼多職的超級媽媽,曾任品牌公關、媒體記者、多元就業輔導人員、去年更成為環保署環境教育的認證人員。笑稱自己有「門禁」的她,為了不讓自己的工作耽誤到家裡兩個大男孩開飯的時間,處理事務起來總是俐落明快。

 

玉茹領著我們來到政府輔導成立的宜蘭縣餐飲推廣協會,這裡的老師以職訓的方式陪伴弱勢、失業的婦女,教導她們正確的食材衛生處理方式、協助考取餐飲證照,並輔導她們進入職場。協會位於田邊的教學廚房,不僅擁有完善的專業餐廚設備,窗明几淨的空間也成為這些婦女互吐心事的加油打氣站。

吳玉茹的好友,也是協會的指導老師林麗慧告訴我們,從事餐飲業對這些本來就有在下廚的失業媽媽來說,其實並不困難,且宜蘭近幾年的餐飲業隨著旅遊起飛,也持續有人力市場的需求。但每次追蹤畢業學員的後續就職狀況,卻總是做沒多久又失業了。

 

原因是這些媽媽常為了家中需照顧的孩子或長輩,無法配合餐飲業用餐時段和假日忙碌的工作性質,就算有經濟壓力,還是無法長期留在職場,成為職場上的持續弱勢。「幾次來回,失業媽媽很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也會因家中卸不下的重擔,讓孩子看到不快樂的媽媽。」吳玉茹疼惜地說。

 

捨不得這些失業媽媽沒說出口的委屈,又眼看自己周圍許多女性創業家的好友們為了一圓自己的夢想,而不及兼顧家庭的遺憾。吳玉茹決定創立「切好好」,以協會的專業教學廚房為工作場域,讓受過訓練但就業不易的媽媽能用家務之餘的零星時間來工作,為忙碌的上班族婦女節省選購、切洗蔬果的時間;重新就業媽媽找回了「至少繳得起自己健保費」的自信,也換得孩子在餐桌上的笑容。

以來自土地的禮物回饋土地

吳玉茹將車開進三星老農坤漳伯家門,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踏入農家後院的田裡,還來不及跟在遠處除草的坤漳伯打招呼,已被坤漳嬤招呼著去看現正盛產的皇宮菜和紅心地瓜。

吳玉茹解釋,台灣的慈心有機認證是每三年認證一次,當中每年都有專人作稽核,切好好的團隊中就有一位原先就是作有機稽核的夥伴,才能讓她找到這群願意放棄慣行農法,只為了讓土地和人都能一直健康下去的良善小農。

 

「其實食物從來不便宜,但當大家都貪圖便宜,換到吃進肚子裡的東西不知道是什麼。」吳玉茹說。切好好合作的這群小農隨時節耕種適合的作物,不追求適合中盤收購的單一種類及產量,用輪耕且永續地力的方式,只能生產一些多樣少量的蔬果供自家或相熟的親友食用。

 

正因為小農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讓有機蔬果慢慢生長,不依靠化學肥料,完整吸收土壤裡的天然礦物質,有機蔬果纖維總是較為扎實、耐放。曾有切好好的消費者買回家後作過測試,即便是已經處理有切口的有機蔬果,存放得宜的話,仍可維持接近一週的新鮮鑑賞期。

 

「因為我們是先有訂單才出貨,只要有多一個人買,和我們合作的這些有機小農都願意多種一個人的量。如果他的田種得不夠,還可以約旁邊的小農一起來改種有機。」 她說:「當越來越多人選擇跟對土地友善的小農買方便又安心的蔬果,就有越來越多土地可以擺脫化肥、恢復生機。」

大地教會我們讓良善循環

這樣整合性想法與做法的實踐,讓初次創業的切好好團隊一舉拿下今年工研院所舉辦的百人創新馬拉松創業活動第一名,讓吳玉茹更有信心,「就算大家都來模仿切好好的商業模式也沒關係,這樣就可以幫忙到更多的地方小農了!」

「而且我們還想做一件事,就是幫特教的小朋友圓夢,蓋出一間樹屋!」

「百人創新馬拉松」街頭實戰募資競賽獲得第1名,讓吳玉茹(左二)更有信心。
原來吳玉茹將切好好的有機廚餘,全都提供給鄰近協會的宜蘭特殊教育推廣學校。校區有塊有機堆肥來種菜的教學實驗田,讓身心障礙的孩子可以透過與土壤親近的經驗,練習肢體協調,並達到園藝治療的功效。

 

「當我聽到孩子們想不靠捐款,要用種菜賣得的錢來蓋一間樹屋,我就知道,只要我們能找到更多消費者,這些有機廚餘就可以用更少的碳排放量,為孩子創造更多價值。」

 

就像吳玉茹見面時的自我介紹:「切好好不是賣菜的平台,我們希望把失業媽媽的零碎時間轉成服務,為忙碌的媽媽提供一份來自有機小農與土地的禮物,並進而幫助更多的人。」

 

訪談結束時,宜蘭的夕陽耀眼,卻掩蓋不了吳玉茹眼中所散發的光芒。

 

 

圖片提供:
Beta Liu、切好好

Beta Liu

Beta Liu

文章 5

曾以記者為職,專司產業行銷推廣,卻寧可被定義為一個愛聽故事的小孩,發現故事、聆聽故事、紀錄故事、傳遞故事的感動,並期待與下個故事的交會…這,才是能持續面對記者光環下、那些真實面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