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即使是旱田,有作就有收穫:對土地好的事,吳美貌不怕難

by  古碧玲
在這片石頭長得比作物迅速的田地間,吳美貌點點滴滴把心中的藍圖化成實境。

四月初,嬌黃色蒔蘿小花像一支支撐開的小傘,綻滿花蓮石梯坪,羽狀葉嫩嫩綠綠的,在那飄出微微檸檬烯氣息的空氣裡,為萬物簇新的春天況味下了註腳;吳美貌在其間嗅嗅聞聞,儼然是小孩看到心心念念的玩具般,立時動手採集起來,她心想:「克萍的2017年文化博覽會『春天的家宴』餐桌上的主題植物有譜了。」

(同場加映:淦克萍,種籽家宴的台灣味)

 

 

 

從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顯微鏡下步入山林田畦間,從農田生態到森林生態,吳美貌整個心在綠野平疇間放開來,仰望四時變化萬端的天際,她在履踐中許下一生懸命的目標─陪伴台灣原住民部落並肩彎腰從事友善耕作。這位有著一個孩子的母親遂成為「部落媽媽」,無分晝夜地操煩部落事。

 

說起來,吳美貌憑一股傻勁地投入,卻難免一路上的磕磕絆絆。原住民只要有吃有喝不多求的天性,益發增加山間友善耕作的難度,她得時不時苦口婆心讓原住民農夫不要放棄,總是勸著說:「你們就種,我想辦法來賣。」

 

即使轉型有成後,礙於道途遙遠,路況經常欠佳,運輸成本始終居高不下;再者,收成後的通路又是一大問題,尤其是遇到農產品大豐收之後,瞬間產量暴增,該怎麼幫原民農夫們賣掉,她得實踐自己願意幫原民農夫賣農產品的諾言,趕緊開發通路,也因此,吳美貌在2011年創辦了台灣味社會事業有限公司,以「台灣原味」品牌上市。迄今七年,外表光鮮的台灣原味其實是在微利邊緣與夥伴們胼手胝足累積出來的,好幾度在風雨飄搖間,險險難以為繼。

吳美貌相信,即使是旱田,有做就有收穫。

許是雙魚座的天真浪漫與老靈魂交叉作用著,吳美貌在困頓中站起來,認識自己的有限,她總想尋覓有才華的好手為自己的不足補位,透過緊密合作把事做大做深,像她與「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的魚水相幫,仿若是夢想家與實踐者的天作之合。

 

用一生成就別人

 

「沒有種籽設計,就沒有台灣原味。」吳美貌總是這樣說。初創台灣原味時,甫離開大機構,僅有一位跟著她幾年的年輕夥伴劉佳雯,「當時連佳雯的薪水都付不出來。」在那一瞇瞇資源下跑花蓮奇美部落、崙山部落,恰巧遇到來自台中的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兩人相見恨晚;爾後,種籽設計幾近把台灣原味當作自家品牌,賦予它亮眼可親的商標、包裝設計與網站。這善緣讓吳美貌樂在其中,俯仰林下田間為淦克萍採集根莖葉花果籽芽,「做這些事讓我開了眼界、擴張了境界。」

 

她的歡喜做,總在柳暗花明時見著盼望。

 

 

到了知天命的歲數,長期踽踽於山野林道,吳美貌想著傳承給年輕世代的事,她邀請曾創過「在欉紅」果醬的年輕創業家顧瑋進入台灣原味開發優質農產加工品,當顧瑋仍期望有著自己的品牌時,「既然這樣~~那麼品牌就叫『土生土長』吧!」吳美貌命名後,繼而有了「土生土長」小舖,產品線逐一豐富起來,即使到2016年初姊妹登山各自努力後,吳美貌仍珍惜這由台灣原味長出來的品牌,欣賞著有能力的年輕人。

(同場加映:顧瑋捧紅限定版台灣好食)

 

當年在生技中心工作時罹患乳癌,改以有機飲食調理身體的吳美貌,既帶著農夫做友善耕種,也一邊著手飲食教育,「唯有供需雙方都平衡,農夫才願意繼續種下去。」連續兩年,應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之邀籌劃食農教育課程,煞費苦心設置實體教學農園,先種下香草植物,再進行課程。至於「小小神農氏-食農教育計畫」,則往下扎根到小學生,帶著國小三年級的兩百五十位師生,親身在農園種下水稻、紅藜、小米、玉米、黃豆、黑豆等穀類以及各種節令蔬菜;計畫獲好評後,吳美貌並未戀棧,逕自把機會轉給「農食餵了你」的年輕團隊。

 

 

樂見後人乘涼

 

足跡已經繞過台灣好幾周的吳美貌曾在烏來租了一片田,以圓就近在台北推食農教育的心願;儘管沿坡而開闢的旱田裡石頭撿不完,這一畦田草才除完,另一畦的草又頑強調皮地冒出來,然而,忙完農事後,吳美貌安坐下來,遠眺對面裊裊秀逸的美人山,所有的辛勤瞬間被療癒,難怪她常說自己上輩子是農人。

 

在這片石頭長得比作物迅速的田地間,吳美貌點點滴滴把心中的藍圖化成實境:請土窯達人黃阿不與小孩們聯手造一座烤窯;復由銘傳大學建築系師生設計建構兩座生態廁所…;歷經滄海桑田的人事流動,友人接手耕耘烏來農場,吳美貌則繼續轉往台東知本,擔任當地扶持弱勢家庭的「孩子的書屋基金會」產業計畫農作顧問,將颱風肆虐後的百香果園整治成顧園人力輕省、結實纍纍的伊甸園;繼而按部就班依序種下紅藜、蔬果…,試行為社會服務組織創造一個新產業模式。

 

「部落要活絡起來,必須有自己的產業。」曾經輔導花蓮黑暗部落種植金針,並協助部落取得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原住民有機公眾國際認證,吳美貌相信透過農林漁牧凝聚部落共識才是最踏實的社區營造模式。當林務局有心推動石梯坪水梯田復育計畫時,望著花蓮港口部落那吹海風而生的稻米,與在當地成長且參與過無數場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的舒米如妮聊著聊著,吳美貌腦中映照出廢耕水梯田生機重現的圖像,不怕難的她又心動了。(同場加映:拒絕海景民宿,舒米如妮復育海稻米)

 

 

 

近兩年間每隔一週,吳美貌趕最早班火車奔赴東台灣,望著搖曳的海梯田稻浪,紫紅百香熟果垂滿藤架,儘管經歷過「孩子的書屋」農業組第一年種下紅藜收成慘澹的沮喪,但作農的人沒空浪費在自憐自艾中,挽起袖子,迎向新季節的開始,播下種子,「有作就有收穫。」這種旁人眼中過度樂觀的「不實際」,讓跟她最久的劉佳雯總說:「老師根本是個藝術家,常常做些奇奇怪怪的事,我看著她做這些事,心臟實在要夠強的啦!」

 

德不孤,必有鄰

 

學畫數年,吳美貌最享受的就是揮筆作畫,農曆年自繪春聯、賀卡,更不可思議的是賣一包不過220元的高麗菜乾,她關起門來親筆畫下每張包裝,還一一題字,同事們看了都搖頭嘖嘖道:「看來包裝應該比高麗菜乾更值錢吧。」

 

欠缺生意人思維的吳美貌,待人處事原則完全是「士為知己」的「古典」法則。和淦克萍的相知相惜,讓她樂在節氣採擷裡,只要種籽設計接的案子,有些難以張羅到的野草野花野果,吳美貌想方設法都會變出來…。2017年的文化博覽會,淦克萍規劃、吳美貌找人釀漬監製的四十二種豆腐乳:草水漬、花水漬、香料漬、蕈菇漬、果乾漬等在「368民間什貨店」依序排開,艷驚來客,折服許多經營店面生意的老手,紛紛上門探詢合作意願。

 

 

 

這兩個女人,齊飛往義大利都靈、出席上海博覽會、展覽,到東京與當地各《食通信》編輯團隊對交流,構思著援引日本的經驗,台灣是否有可能也出版各類《食通信》。不停創作的詩人淦克萍與不斷耕作的農人吳美貌逐步勾勒出節氣飲食的《山海經》,在夢想成真的道途中走得愈來愈近,交集愈來愈深,兩人從農田生態齊步踏上森林、海畔,為日後的藍圖埋下伏筆,還有許多故事傳奇,她們想共同寫就。

 

因病與原民部落結緣,友善種植的坎坷路,只有吳美貌自己點滴在心頭。吞下失望難受,獨行的孤單到集結志同道合的友伴,縱使得面對分合伴隨來的喜悅與痛苦,每每看著年輕的種子從土壤裡冒出來,大自然力量一再給她溫柔的慰藉,彷彿載著希望的翅膀,憧憬著萬樹成林的那一天,無論如何,都不至於空手而回吧;行到此,吳美貌更精采的人生篇章才要開始……。

 

 

圖片提供:
古碧玲

古碧玲

古碧玲

文章 1

愛吃樂玩貪讀怕吵過動,好美好奇好勝怕無聊,喜新戀舊。從文字工作者到飲食相關工作者,想參與飲食工作進行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