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讓理解與平等不再只是紙上承諾,而是日常中可觸可感的現實──2025 大阪關西世博 Cartier 女性館
在展館裡,性別不是被放大的標籤,而是一種溫柔觀看世界的方式。
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的眾多展館中,Cartier女性館宛如一處靜謐的詩意之地,以其溫柔堅定的姿態、細膩獨特的建築語彙和深刻的人文情懷,成為最難以忽視的存在。這是一座為女性而建、由女性而生的建築,由日本建築師永山祐子操刀設計,靈感源於京町家——那種細緻、親密、流動的空間形式,承載著生活與情感,像極了女性自身所蘊含的柔韌與深層力量。
展館的外觀以1萬個白色幾何格子組成,潔白如雪,輕盈如風,那是來自傳統「組子」工藝的回聲。它既是記憶的延續,也是新的篇章;這些曾經出現在2020年杜拜世博會日本館的構件,如今經由重構與轉化,帶著前一次歷史的呼吸,靜靜地守護著這場屬於女性的展覽。陽光與風穿過格子,灑進展館,如同一種自然的呵護,在喧囂中帶來片刻安寧。
走進入口,那是一個被綠意環繞的庭院。植物來自大阪周邊的山野,在展覽結束後也將被溫柔地送回土地。這種對自然的回應與循環,正如女性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柔和卻有力量,短暫卻不輕佻。空間不單是建築量體,而是一種與土地、時間和情感共存的方式。
展館內部由英國藝術家Es Devlin策劃,日本導演河瀨直美拍攝,以沉浸式展覽呈現三位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蘇丹的詩人與活動家Emi Mahmoud、日本小說家吉本芭娜娜,以及墨西哥氣候變遷行動者Xiye Bastida。她們的聲音深沉而有力,搭配影像緩緩進入觀者的內心。這些故事沒有標準答案,也無需說服誰,只是靜靜地,深情地,讓人理解一個女性如何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軌跡。
這段旅程從明亮的光景開始,逐漸走入更為柔暗與私密的區域,彷彿自社會期待中抽身,回到內心最深處。最終抵達那圓形的反思空間——中央一張鋪滿水中石的圓桌,那是沉思的地方,也是情感回流之所,象徵著集體與個人的交會、女性之間的連結,甚至是與自己和解的契機。
這座展館的靈魂,是一個簡單卻深遠的理念:「當女性意識興盛時,全人類都將蓬勃發展」。在這樣的展館裡,性別不是被放大的標籤,而是一種溫柔觀看世界的方式。展覽中呈現的數據、故事和對話,以及與聯合國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一環,其真正的核心是一種呼喚——讓理解、共鳴、平等不再只是紙上承諾,而是日常生活中可觸可感的現實。
館內名為「WA空間」的一隅,不只是用來舉辦講座的場所,更像是一個共享的胸懷,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可以圍坐、傾聽與回應,彼此傳遞對性別、公義、未來的想像與渴望。Cartier女性館以建築訴說情感,用設計承接記憶,將女性的故事寫進空間之中。這不是一座為炫耀而存在的建築,而是一座為理解而生的空間;它不張揚,但總是不斷地提醒我們,真正的進步,不是建立在爭奪之上,而是源自一場靜靜的凝視與彼此溫柔的靠近。在那裡,你不僅能看見女性的故事,也將重新思索何謂真正的柔軟與堅韌。
*原文刊載於《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igissue.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igissue.tw/
尋找大誌販售員|https://lihi.cc/U2D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