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野菜出食譜 野味濃姊妹情更濃

by  游婉琪
未來面臨糧食危機時,生命力強的野菜能提供多一種選擇。

「這是我們從小吃到大的菜,拿來種植理所當然。」花蓮縣光復鄉邦查農場,個性豪邁直爽、說話總是簡潔明快的主人蘇秀蓮,剛忙完水稻防治農事,趁著大雨還沒落下,率性地坐在田埂邊,聊起野菜復育歷程。

(推薦你:禾餘麥酒 用台灣玉米釀酒)

邦查農場主人蘇秀蓮(左)及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范美玲(右),推動野菜復育,也為部落弱勢婦女創造工作機會。游婉琪 / 攝影

不一樣的有機農場 發展野菜競爭力

 

邦查農場位於阿美族聚集的馬太鞍部落,邦查(Pangcah)是阿美族人對自己的稱呼。民國81年,蘇秀蓮受不了台北工作環境,回到土生土長的馬太鞍。她回憶,當時根本沒想過返鄉後要做什麼,彷彿註定般,隔年恰好碰上桃芝颱風,將田間作物無情摧毀。

 

當時台灣農村吹起有機風,蘇秀蓮心想,家鄉工作選擇不多,不如試試看,當身邊農友紛紛放棄這條艱辛的有機路時,唯有她咬緊牙根苦撐下去。邦查農場在她一手打理下,竟從最開始的4分地,擴增到現在的16公頃。

(推薦你:女農討山 李寶蓮友善耕作)

 

 

和一般有機農場不同的是,邦查農場裡有2分地用來種植野菜,今年更將挪出4分地作為野菜「保種田」,並成立部落風味餐廳,讓農場未來除了自行留種,還能新鮮現摘野菜,烹調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野菜料理。

 

野菜多半帶有苦味,有些民眾覺得難以下嚥,目前在台灣消費市場中仍非主流;蘇秀蓮之所以投入野菜復育,其中一項契機,得回溯到102年,時任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下鄉訪視,對於邦查農場賦予高度期待,認為這裡的氣候與人文條件,非常適合作為民間野菜復育基地。

 

 

與農改場合作 糧食危機未雨綢繆

 

蘇秀蓮回憶,小時候部落裡俯拾即是各種野菜,對老一輩族人而言,野菜就是野生、不必刻意花時間照顧的菜。當時環境沒有太多污染,人們也不會隨意噴灑農藥,路邊採集的野菜,便成為阿美族人餐桌上的佳餚、孩子吃不完的點心。

 

然而環境變化,路邊的野菜少了,就算有也可能受到污染。比起一般蔬菜,野菜特性就像阿美族人的堅忍不拔,不僅在一般蔬菜不易生長的夏天成為很好的替代品,即便經歷天災侵襲,依舊能生存下來,生命力旺盛。

 

在蘇秀蓮眼中,野菜雖然非主流,但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若能逐漸推廣,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假如農民能自行留種,不僅可擴大野菜栽種面積,也降低氣候變遷、種子價格逐年調漲的風險。

(推薦你:呷米共食嚐美味 菜單跟著時令走)

野菜知識加,你認得幾種?上排由左至右為土人參、山苦瓜,下排由左至右為龍葵、木龞子、翼豆。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提供

另一位野菜推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場長范美玲表示,野菜復育是花蓮農改場的主要目標之一,但種子若只保存在農改場,能發揮的效果有限,於是「藏種於民」,成為了農業專家大力提倡的概念。范美玲解釋,農民自行留種,能改變野菜種子取得不易的困境,未來面臨糧食危機時,可種植野菜,多一種選擇,降低風險;官民育種及留種雙軌齊下,也讓保種工作更容易推動。

 

刀子嘴豆腐心 優先雇用弱勢婦女

 

邦查農場裡,范美玲另一個身分是「夏季」。她笑說,農場內有位員工名字諧音為「春季」,自己因為個性洋溢熱情,獲得了「夏季」稱號。雖是公部門代表,但在田裡頭,彼此都是姊妹般的情誼。

 

相對於范美玲夏日般的熱情,蘇秀蓮則是截然不同的個性,初次見面的人,經常對她的酷勁印象深刻。范美玲坦言:「她有時說話很直很兇,卻有著母親般想要照顧所有人、不願只顧自己好的胸襟。」

 

范美玲舉例,邦查農場目前約有10名員工,多數是部落裡的弱勢婦女。除了供餐給員工,蘇秀蓮還會額外照顧沒有工作能力,又缺乏子女撫養的老人家,讓邦查農場就像部落裡的母親,守護需要被照顧的族人。

(推薦你:切好好 就業婦女攜手互助)

 

 

為何優先把工作機會留給弱勢婦女?蘇秀蓮快人快語,反問:「我不聘用,誰聘用她們?」

 

蘇秀蓮認為,「照顧弱勢」是外人賦予她做這件事情的標籤,事實上自己根本沒想太多。獨力拉拔2名子女長大的她,切身體會單親婦女的辛苦,加上務農門檻相對低,不需要豐富的工作經驗、亮眼的學歷,自然想優先聘僱這群「容易被職場淘汰」的婦女。

 

野菜料理競賽 挑戰味蕾體驗

 

有了野菜田、有了婦女人力,農場下一步的考驗便是「市場在哪裡?」,范美玲表示,從過去農民到都會區販售野菜的經驗發現,消費者雖然對罕見的野菜感到新鮮好奇,但往往不知道買回家後該如何烹煮。

 

於是農改場裡的研究人員以及對料理野菜有興趣的農友,透過各種方式蒐集野菜食譜。范美玲說,起初農改場舉辦料理競賽,讓參賽者彼此切磋廚藝、也從中激盪出各種野菜創意料理。

 

然而料理競賽衍生的食譜,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容易因為步驟繁瑣而卻步。因此農改場順應推出容易上手的家常野菜食譜,只需炒、燙等簡易烹調方式就能完成,希望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

(推薦你:兒童廚藝教室 教孩子從食物認識土地)

野菜創意料理令人食指大動,上排由左至右為山蘇捲、蘇情花意,下排由左至右為沙拉木鱉子、馬告香椿御飯團。

目前農改場中復育的野菜種原,包含11種樹豆、3種鵲豆、2種紅蔾,以及火蔥、蕗蕎、龍葵、艾草、青苧麻、食茱萸、魚腥草等。范美玲表示,推動野菜復育首要面對的考驗,是如何建立農友的信心,因此除了出版野菜食譜,找出各種野菜的營養成分,說服消費者購買,也是農改場努力的目標。

 

吹著田邊徐徐的風,范美玲笑說,根據過往長期調查,台灣家庭中決定冰箱食物的主導者,依然以女性為主。很慶幸從推動野菜復育到製作野菜食譜,身邊都能有一群好姐妹相互幫助。期盼透過這股行動,逐漸改變越來越多家庭的冰箱樣貌。

 

 

圖片提供:
游婉琪, 邦查農場,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游婉琪

游婉琪

文章 37

游婉琪,花東新移民,曾任平面媒體文字記者,恢復自由之身後持續爬格子,目標每天都更靠近山海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