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土地關懷 李寶蓮 推行友善耕作與土地共好 距離以《女農討山誌》一「討」成名的阿寶,已經過了11年。當初歸隱山林、實踐護山理念的李寶蓮(阿寶),如今不只屬於梨山,而是走出梨山,告訴大家還有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以宜蘭大宅院的友善市集,倡導吃當季、吃在地、支持小農與友善耕作的理念。 READ>
土地關懷 土地關懷 生態綠主張喝咖啡讓世界更公平 很多上班族都有帶一杯咖啡進辦公室的習慣。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習慣的背後牽動著地球另一端勞動環境、婦女權益,甚至是兒童福利等問題。對「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來說,若不是當年的一個偶然,或許她也不會創立華人第一家取得「公平貿易」認證的社會企業。 READ>
藝術人文 藝術人文 邢本寧 熱情又執拗的說書人 邢本寧在北藝大劇本創作所就讀時,不只鑽研老戲,也開始嘗試將創作題材碰觸到當代性運動、性別、生殖科技道德等議題,以她獨特兼容的姿態,步步探索傳統京劇寫作之可能性。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聽見台灣 聲命力專輯背後的一人團隊 收音是環島路程中最重要的工作,百文每次滿載音檔而歸,二三天就得整理一次,分類標注,再剪接和錄製口白,她製作了六集廣播節目,並一舉入圍廣播金鐘獎-音效獎,這對經濟拮据,設備刻苦,身體又不適的百文,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她有了足夠的動力,繼續前半段未完的路。 READ>
土地關懷 土地關懷 用麵包送暖 奇岩社區聚力有心招 奇岩社區媽媽的烘焙好手藝,個個可以出去開店。對她們而言,這裡不僅是實現「共購」理想的地方,也是讓自己獲得成就、並且用麵包凝聚社區向心力的好所在。 READ>
設計生活 設計生活 鹿府文創讓香包持續飄香 劉阡于一手創辦了「鹿府文創」這個品牌,將鹿港的老香包以文化創意的概念重新包裝、改造,不僅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也讓更多人看見老香包的美。一肩負起傳承的責任,這樣的想法,也讓她度過痛苦難熬的失偶時期,展開全新的生命。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