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Design 設計短評——延續亞馬遜智慧、開拓木家具美學、古典與現代的和諧
01 延續亞馬遜智慧 – Ibuju
近年編織家具、家飾盛行,但哥倫比亞設計品牌Fango推出的「Ibuju」系列家具,不為趕流行,而是為當地材料與工藝找到發揮魅力的舞台,進而改善環境和居住問題。創意總監Francisco Jaramillo注意到亞馬遜森林的過度砍伐,已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氣候變遷、原住民流離失所;他從一種來自亞馬遜森林的天然纖維「Yaré」出發,設計一系列凳子與矮桌,創造替代木製家具的另種可能。
Fango與哥倫比亞麥德林(Medellín)附近的工匠合作,打造幾何結構、線條與質地獨特的編織家具,呈現濃厚的傳統民藝美感,全手工製程需耗時八週。Yaré的採集仰賴亞馬遜原住民代代相傳的智慧與經驗,他們知道適當的採集時機和方式。Francisco Jaramillo希望透過設計傳遞珍視環境的訊息,那也是身為編織工匠的祖母教給他的事。「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設計運動,向更少、更好、更有靈魂、更負責任製造的作品致敬;我們要更積極討論人類生長的地球與歷史文化,並從本土知識中學習。」
02 開拓木家具美學 – Roggbif
北歐向來以俐落溫潤的木頭設計家具聞名,而由挪威設計工作室Studio Sløyd創造的「Roggbif」系列木凳,透過實驗工藝玩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成果。24張色彩繽紛的凳子有如玩具,彰顯了Studio Sløyd開發的特殊工法——融合真空技術與專研顏料,能讓染料完全滲透木材纖維,形成飽和且持久的表面,同時保有木材的自然紋理,上色後裁切、打磨、加工都不會褪色。有別於大多木頭家具多在成形後上色,當木材久用或磨損時會有明顯痕跡,這種工法僅需把痕跡打磨掉而不用費力修補。
每張凳子都富有實驗性,令人產生拼被、按鈕、疊疊樂等聯想,呈現木頭經過切割、彎曲、黏合、鑲嵌、漸層等工法組合後的有趣樣貌。這些凳子於展出兩小時內就全數售出,Studio Sløyd也正在申請此項著色工法的專利,他們長年專研木頭家具,從結構、線條、工法上挑戰市場對木製家具「僅是/能如此」的既定印象。
03 古典與現代的和諧 – Sideway
創立超過百年的丹麥設計品牌Carl Hansen & Son,結合北歐精湛的木工與現代設計的語彙,創造耐看又耐用的家具,與Hans J. Wegner合作的系列尤為設計迷心中經典。2020年品牌攜手設計師Rikke Frost打造「Sideway」系列沙發與腳凳,以「圓」為設計核心,呈現有機柔和的線條與不笨重的份量感;實木打造的沙發結構在椅背處強調了Carl Hansen & Son標誌性的曲木與編織紙繩工藝,優雅線條形成古典而靜謐的風景,不對稱的設計則引導了側身對話的空間。
今年Sideway系列新推出了休閒椅與咖啡桌,椅子繭狀的廓形給人安心的庇護感,咖啡桌則搭配細緻的黃銅支架,騰出可安放電腦或平版等數位電子產品的空間。Frost表示,想設計出能在數位時代讓人們放鬆身心、珍惜真實互動的家具,「圓形是平衡與和諧的象徵,我希望透過家具創造不同坐姿與互動的空間,提醒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原文刊載於《The Big Issue Taiwan 大誌雜誌》。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igissue.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igissue.tw/
尋找大誌販售員|https://lihi.cc/U2D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