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活 Sophie HONG的翅膀

by  蘇惠昭
我的衣服是為每一個人設計的,「精緻&舒適」不只是我的設計哲學,也會是未來的主流。

洪麗芬最需要的,顯然是瞬間移動的超能力。 洪麗芬飛來飛去,分一半時間給台北、一半給巴黎。巴黎Sophie HONG專賣店座落於羅浮宮北翼皇家宮殿,這裡往來皆達官貴族、藝術家、社交名媛,在此設店必須經過法國文化部審核,對來自台灣的服裝設計師,這裡差不多就是高山之中的埃佛勒斯峰了。

獨家設計魔力藏在細節裡

 

如果可能,她願意駐守在專賣店迎接每一位客人,在台灣可能是復興商工的孩子,在法國可能是文化部部長。 她會站在每一襲衣衫前,以國語夾兩句台語,或者流利的法文,講述她再發明、創造的湘雲紗如何以植物根部的汁液,以陽光的曝曬,呈現出多層次的棕栗色——如今這紗已經被稱為「蘇菲紗」了。

她會翻轉衣衫拆解說明每一寸細節,單層或多層的立領,斜開的口袋,以手工縫製的不對稱滾邊……。有些生澀的客人會發愁和困惑,好像面前的衣衫是一部哲學小說,認真思索著自己能否讀懂這樣的文本,適不適合穿搭在身,而那正是對洪麗芬最大的誤解。她的衣衫一開始就是設計給「每、一、個、人」,精緻埋藏於寬鬆的剪裁會隨著主人身體的曲線自然的垂墜,微微晃動似有音樂流出。

「很舒服,對不對?」她親切詢問每一個試穿的人。人,既想要舒服自在的「做自己」,卻又渴望如同星星閃閃發亮。敲碎分隔傳統現代的高牆,穿越東西並縫合矛盾,洪麗芬的設計思維,就從這裡出發。 「服裝是一種實用的藝術品」,所以如果問她的經營和行銷策略,答案就是「體驗」,不要遙遠的聽聞,隔空的崇拜,而是「設法讓人穿上我的衣服」,她知道那些衣衫附有一種穿上身才能體驗到的魔力。但如何誘惑更多人從聽聞到真正穿上,必須透過一種聞不到商業氣味的面對面行銷;得靠一場接一場,每年在巴黎盛大舉行的時裝秀。
 

讓國際名人折服的時尚發明家


被誘惑的人,往往不可自拔。盛夏午後,南管名家王心心推開鑄鐵大門,踩進洪麗芬隱藏在信義路巷弄的店裡,她來買一件Sophie HONG的藍染衣。 事情是這樣的,王心心邀請一位泉州藝術家到金門示範演出,沒有合適的衣服,有情有義的她脫下身上一襲藍染衣暫借,結果人家一穿,天雷勾動地火的傾心。因為對方不肯收演出費,王心心便以衣衫為禮酬之謝之。

不久前,王心心帶著廈門音樂學院校長謝慧進行台北時裝之旅,洪麗芬的店是第一站,校長試了湘雲紗,立刻愛上,但沒有自信,不知衣服愛不愛她,想多看幾家再決定。待眾家名牌店巡過一輪,她對王心心說:「還是第一家的衣服最好」。 洪麗芬聽著聽著呵呵大笑起來。確實很多人不敢嘗試她的衣服,覺得它們像晾在架上的藝術品,述說一種深奧的簡潔,但風格非我族類,或者害怕人攀不上衣,「要試,一定要試」,洪麗芬強調「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每一個人都適合穿我的衣服。」

架上的衣服,述說一種深奧的簡潔,客人穿上身的,不僅是服裝,也是藝術品。陳又維/攝影
她說,幾年前,前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為了說服MIT到實踐大學舉辦建築設計工作營,親赴美國拜訪昔日恩師、MIT建築規劃學院院長Santos,這真是無比困難的超級邀請案,兩人對話一直卡卡的無法前進,直到她發現老師身上穿的不就是Sophie HONG湘雲紗嗎?於是一個大轉彎,說起這位Sophie Hong既是實踐校友又是好友,嗯,接下去工作營的事就忽然順暢起來了。

後來Santos訪台時,安郁茜特別帶他到Sophie Hong工作室參觀。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以湘雲紗男裝為禮贈送金庸。白先勇穿上湘雲紗站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為第200場的青春版「牡丹亭」謝幕。影后伊莎貝雨蓓說:「穿上Sophie Hong的衣服,我覺得自己像是明朝宮殿的滿州公主」……,這一類的材料拼接起來大約有五百碼的布料那麼長。

 

走過曲折路 獨具品牌特色

 

一場展覽接著一場展覽,一個人推薦給另一個人,彷彿就這樣,從台北到東京,從巴黎到紐約,Sophie HONG洪麗芬風風火火登上國際舞台,躋身時尚大師之列。但如果從1977年洪麗芬實踐大學畢業,創立牛耳New Art國際時裝起算,這條路曲曲折折至今她已經走了37年。對一個天天求進步,從來不怕學習,也沒有框界的人來說,這37年的閱歷與累積,足夠長成根深入土而枝幹呼喊天空的一棵大樹。

倒帶回去看,洪麗芬曾在萬華蹲點,闖進當時乏人聞問的碧華街找布。創立品牌,成立專賣店,也在百貨公司設過專櫃。參加紡拓會主辦的聯展。她持續繪畫,練習書法,學習做鞋子,為服裝配件創作珠寶、帽子,所有任何可能想得到的飾品。她還為音樂和戲劇表演設計服裝,每一回合都像考試,但每通過一次考驗,功力又躍升一級。

九○年代的洪麗芬千陽燦爛,舉辦了個人的純藝術創作展「流動的肌膚」和「流動的金」;她與在台灣大學教法文並經營「信鴿明信片」專賣店的施蘭芳成為摯友,互相學習對方的母語和文化。她發現了湘雲紗,透過各種實驗,軟化它並改變它的顏色,湘雲紗進一步成為洪麗芬個人的圖騰,創作的基本語彙,故事的高潮由此展開。

每年在巴黎盛大舉行時裝秀,不論在大街上,或在宮殿前,格外引人佇足觀看。Sophie HONG提供
不斷提昇視野 體驗精緻

 

1993是命運交叉的一年,巴黎台灣文化中心成立,紡拓會策劃了一個台灣11位服裝設計師創作發表秀,洪麗芬是其中之一。後來她得到「中法技術交流」獎學金赴法留學,從學習語文,到「巴黎高級時裝公會學校」研究高級時裝設計(立體剪裁)與製作,再進入「香奈兒」和「克莉絲汀迪奧」設計製作工作室實習。她是一個準備好的人,當時機降臨,便大口大口的吞食並吸收轉化,創作靈感像暑夏的暴雨嘩啦嘩啦

兩年的法國學習之旅,洪麗芬深刻體驗到何謂精緻,何謂視野,「精緻就是重視細節,就是美感和品味」。 一開始洪麗芬就以藝術家定位自己,以登上國際舞台為目標,那不是夢想,而是直接付諸行動。她是一隻戰鬥型的獅子,但國際之路漫長且有阻,她所生長、給予養分的台灣,早年未建立智慧財產權觀念,常見仿冒抄襲,洪麗芬轉化不利的策略,就是不跟紡拓會,而自行報名參展,有一年主辦單位仍把她排在亞洲區,她生氣的找人來理論,最後爭取進入日本區,被媒體報導後,她的作品還因此讓鹿兒島大島綢美術館「差點跪下來拜我」。

她曾經單槍匹馬帶著自己的品牌和布樣到美國做生意,結果貨品被海關扣住,還是畫家陳張莉找進口商幫忙,才弄到一張暫准通關證。她就是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超人意志力。

洪麗芬追求完美的個性,展現在她做的每一件事上。陳又維/攝影
「台灣傳遞的意象太空泛,太薄弱,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我知道我要拿什麼出去,知道我的特長是什麼。」但洪麗芬也知道自己是徹頭徹底的台灣囡仔,吹著新竹的風長大,愛聽歌仔戲和閩南語老歌,最愛的詩人是羅門、鄭愁予、羅青,隱藏台灣,為的是日後突顯它,誘惑更多的人認識台灣。

據說理解法國的關鍵字就是誘惑,只是洪麗芬反過來誘惑了法國。巴黎店開幕,走到時尚設計界的高峰,洪麗芬面臨的問題,一個是如何更靠近大眾,讓更多人嘗試她的衣服,穿Sophie Hong的人皆名流雅士,但回到初衷,洪麗芬的衣服是為每一個人而設計,她相信「精緻&舒適」必然是未來的主流。

 

性格決定風格 煥發人生光采

 

2010年施蘭芳因病離世,洪麗芬接手信鴿法國書店和出版社,接續她扮演法國文化使者,服裝設計與文化推廣兩頭忙,台北與巴黎兩地忙,且開始籌畫台中店,將採取書店與服飾店合體的複合模式經營。 Sophie HONG要不要成為某個品牌的一個系列?當然有人釋出訊息,洪麗芬明白什麼國際超級品牌都有,獨缺Sophie HONG,但她就是無法捨棄與客人面對面的機緣,那許多意外的情誼。

怎麼辦?不想費神思考此事,就自顧自跑去市場買菜,去基隆看海,去泡溫泉,去探望羅門夫婦。她夢想的快樂是自由自在的旅行,以及所愛的人都得到幸福。 這是性格,性格決定了Sophie HONG的風格,背對市場與流行的經營策略;性格決定了洪麗芬的一路走來,以及未來的命運。

 

 

圖片提供:
陳又維、Sophie HONG

蘇惠昭

蘇惠昭

文章 45

自由撰稿 人物採訪/報導 看書、養貓、逐花、拍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