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專欄 王南琦挺小店小革命| 你也發現了嗎?台灣越來越多有態度的小店,在空間規畫或經營理念上,融入店主所關注的議題,讓一家店不只是圓夢的所在,更成為改變的起點。無論是咖啡廳、服飾店、書店或選品店,我們邀請不同領域的達人帶路,跟著他們的口袋名單,來一趟小店小革命之旅吧!
「太平洋的風」吹進華山:飛向紐約MoMA的生活感設計 「太平洋的風」是「KAMARO’AN」第一間展店。KAMARO’AN阿美語意思是「住下來吧!」這就是公司成立的意義:讓部落的人得以如願,在家鄉工作安居。 READ>
堅持不用美耐皿,把大同磁器玫瑰花樣全部買回家的「鄭家切仔麵」 因為關心大部分美耐皿餐具盛裝熱湯會溶出三聚氰胺等有毒化合物,我在外面用餐時會特別注意店家使用的餐具,磁器嬌貴、不鏽鋼餐具又怕客人燙手,每一家小吃店老闆都給了我軟釘子碰,來到「鄭家切仔麵」看見全系列的磁器碗盤,那份驚喜自不在話下。 READ>
寧願貸款,也要堅持「不塑」的「飛魚食染」鹽滷豆花 每天手工自製的鹽滷豆花,黃豆香氣濃郁、口感軟中稍硬又回彈,搭配自己炒的糖、做的白玉湯圓、熬的綿密紅豆,而且堅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外送也裝在玻璃瓶裡。 READ>
過去的密碼藏著未來的答案:人類學店長的書店食驗室「繫。本屋」 書店用「繫」的概念連結:「本屋」是書店,紀錄在地眷村記憶、移民、海洋文化與原住民軌跡;「侍屋」透過「吃」介紹在地的族群文化,開發甜點與鹹食作為實踐「食」文化的場域。 READ>
台南湯食家,小吃店的彩虹人權餐酒會 年初我去「湯食家」用餐,老闆提到好友從南非進口的「人權葡萄酒」四月要上市,每瓶將捐出25元給「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不然,我們來辦個『婚姻平權餐酒會』聲援同志團體好了!」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