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懷 廢料變肥料 涂麗蘭用生意友善環境
by 鄒欣寧打造一個有機平台,建立從肥料到作物的產銷機制,為台灣的土地創造善的循環。
當「糧食危機」遇上「社會企業」,一個全球性議題和一種新型態的公益企業組織,能擦出怎樣令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去年底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婦女創業菁英賽冠軍的「富耕」,以「精製有機肥料」提出了讓人驚喜的答案。
肥料團隊脫穎而出
車子從台中烏日高鐵站駛向霧峰鄉富耕工廠的路上,富耕的副總經理涂麗蘭娓娓道來2013年參加「飛雁計畫」的創業競賽時,她們是如何從上百個團隊中,以詳盡的簡報和嚴謹的準備,過關斬將取得最終勝利。奪得冠軍為富耕帶來了公眾矚目,也連帶吸引創投團隊的興趣;而說起應邀到各地分享創業經驗的過程,涂麗蘭難掩對自家品牌的高度信心,「遇到其他有機肥料業者,聽到我們的肥料在發酵之後還能保有活的微生物菌,他們都說這個不簡單!」
來到霧峰鄉位於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旁的富耕工廠,涂麗蘭首先便導覽起工廠內部設備。和傳統肥料廠撲鼻的糞肥味相比,富耕偌大的廠房內僅有淡淡的肥料氣味,更近於植物散發的味道。涂麗蘭指著整齊擺放的有機質材,仔細說明富耕目前採用的原料,都經過嚴格的選擇控管,其中包括了吃胜肽飼料的胜肽雞糞,以及培植菇類的太空包。
概括來說,有機肥料是一項奠基於環保、原料成本低廉的產業。「政府有兩大環保問題,一是畜牧養殖業產生的排糞問題,一是一年幾十億包的太空包。有些不肖業者會將使用過的太空包棄置在河床,造成污染,而養雞場的生雞糞雖是很好的肥料來源,若不妥當處理會有惡臭和滋生蚊蠅的問題,所以我們就和各縣市養雞協會等單位合作,將不含重金屬的有機資材回收製造肥料」。
關鍵微生物活菌 獨家研發
不只是原料,經過有機認證的富耕肥料,產製作業也採取有機流程。由富耕的共同創業者陳杰煬與他父親重新設計的發酵機具,具有專利,當原料投入後,添加他們研發的微生物活菌,不僅改善了製程,讓一般原本需要數個月才能發酵而成的肥料,在不到24小時內藉由高溫殺菌3D攪拌發酵技術完成,且不具臭味。由於投入生物實驗室般的研發和設備,讓富耕可以有效控制肥料製程。而持續活化的微生物菌,屬於活性配方的要角,更能在施用後改良土壤,使原本酸性、硬化的土質變得鬆軟而呈弱鹼性,連務農者最愛的蚯蚓也重回土地,構成溫和、無毒的自然環境。
富耕成立至今邁入第5年。創業之前,不管是涂麗蘭或陳杰煬,都沒有農業相關經驗。說起兩人合作創業機緣,其實是從小在澳洲念書的陳杰煬,回台後連續兩次因吃草莓而啞了喉嚨,發現台灣農產不像澳洲講究無毒友善的自然環境,從此他特別注意農業食品安全問題,也曾投資有機肥料,而後更親身投入創業,希望做出更有品質的有機肥料。涂麗蘭原本從事保險與投資理財,在結識陳杰煬後,認同他的創業理念,也看中有機肥料背後的環保與糧食問題,正是未來全人類關注的重要趨勢,因此參與合作。
團隊的分工模式,是由陳杰煬負責技術、設備、產品的研發,涂麗蘭負責對外的募資、業務與公關。顛覆一般「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印象,涂麗蘭笑說,除了符合兩人原本興趣和專長外,她認為自己身為女性,在外應對進退時,更懂得能屈能伸、身段柔軟的道理,對於開發業務和募資,都是一大優勢。
邁向多角化經營
今年,得獎之後的富耕除了有創投公司加入,他們也將原本的資本額略增,從1,600萬增至約3,000萬。以創業來說,這個規模不小,涂麗蘭也露出苦笑說,資金到位直到現在仍是難題,雖然有機肥料原料的成本低,但舉凡技術研發、機械設備添購、固定人事、廠房租金等,通通都是開銷。幸而今年除了原本的固態肥料,他們也即將推出液態肥與粒狀肥,前者運銷成本較低,後者針對一般農民需求量身訂做,「我們預計今年是業務成長期,到了明年,則會有爆炸性的成長,而液肥也會開始走向國際市場」,涂麗蘭說。
除了有機肥料外,將專利認證的發酵機槽外銷,也為富耕創造另一筆重要收入,而前面提到的產銷一條龍,也在另一有機食品品牌「禾恩」成立後正式起跑。目前專營明日葉產品的禾恩,甫營運就獲得台中市好禮標章,對富耕的創業團隊來說,不啻是一大鼓舞,也讓他們對日後推動全方位的有機事業深具信心。
創業首重認識自己
對於其他有志創業、甚至是投身有機肥料事業的女性創業者,涂麗蘭坦言,這一行的技術和資金門檻都較高,除非有高度興趣和相應能力,否則投資相關企業會比自己創業好。
「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創業、要創什麼業,並且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哪裡,適才適用,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涂麗蘭以自己的經驗分析,她擔任過教職,也長期投入保險和理財投資,戲稱自己的專長是能做到全世界最難的兩件事——「把我腦袋裡的觀念植入你的腦袋」、「把你口袋裡的錢移到我的口袋」,「人不是萬能,一定有自己專攻的強項,懂得善用自己的專長,才可能成功」,這就是走遍各創業經驗分享會,涂麗蘭強調的創業基本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