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把很多善累積起來、表達出來,那就是美: 專訪《PPAPER》創辦人/總編輯胡至宜 Ive
by 陳芷儀美的提升不能僅止於硬體面,更不能只是追求表面的美學商機,那樣是誤讀了美的本質。
閒暇時光走一趟書店,雜誌架上琳瑯滿目是設計精美的中文雜誌。不過,20 年前的台灣可看不到這樣的光景。要談台灣雜誌美學如何一路進化,便不得不提及《PPAPER》,它或許不是唯一一個為此努力的雜誌品牌,但絕對是燒起燎原之火的一簇重要火苗。
那時,同為美國海歸族的胡至宜、包益民在廣告公司相遇,他們熱愛藝術文化,也同樣深感相關中文資訊太少,於是決定捲起袖子辦雜誌,《PPAPER》應運而生。
除了內容涵括世界各地設計、時尚、藝術等新知,設計編排也突破傳統雜誌的思維,不僅把內容放上去,還要放得有美感。《PPAPER》以較低的定價在便利商店販售的創舉,讓更多年輕人得以用較低門檻接觸這本雜誌,他們受啟發後為文化產業帶來影響不容小覷。
「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哇,好有使命感。如果不是我跟他(包益民)都同樣擁有這樣的特質,就不會生出《PPAPER》了。」胡至宜遙想當年。乍看天時地利人和,背後更多的其實是單純的熱血,在做雜誌之前,他們對雜誌、出版認識不深,全憑一股將全世界創意收納入懷的傻勁。
看見、感受、理解、篩選、整理、編排、發行⋯⋯,透過每個月反覆琢磨著這 80-100 頁的內容,兩人也才漸漸明白,原來,做雜誌是這樣一回事。相較於包益民在明白後發現志不在此,胡至宜則像找到了生命中的火花,「做了才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原來我對文化推廣很感興趣,我找到了重要的人生方向,然後一走就走了 20 年。」
「我想把最美的訊息傳達給大家」
一晃眼 20 年,媒體環境歷經了巨大的變遷,紙本式微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PPAPER》還在。胡至宜說,其實每天都想收起來,只是偶爾收到幾位讀者的訊息、Email,甚至精美的紙本來信,她就又能繼續下去。
「開始做雜誌之後,就知道這個產業每天就是天堂地獄兩頭跑。要維持下去是滿容易緊張或情緒低落的,但只要知道還有人在看,就是最大的收穫。」她玩笑說是自己意見太多,多到需要辦一本雜誌來說。而願意活在和紙本一起載浮載沉的日子裡,那表達的慾望必然是強烈且急迫的,她想說的,究竟是什麼?
胡至宜回答沒有猶豫,只說談起來很抽象:「就是美學的美。我想把最美的訊息傳達給大家。世界上有那麼多傑出的創作者,他們透過很多方式把美感表達出來,我們就在中間扮演溝通傳達的角色,這份工作讓我覺得很滿足。我從來沒有改變過我的初衷。」
即使這些年能觀察到台灣整體美感的提升,她仍感焦慮。對她而言,美的提升不能僅止於硬體面,更不能只是追求表面的美學商機,那樣是誤讀了美的本質。這是她仍在路上的原因,「年紀漸長,我也愈加感受到內在的美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所做的一切,都會跟隨這個中心思想。」雜誌之外,數位內容包括網站、社群及 Podcast 都是她嘗試發聲的管道。
疫情期間,她與公司後輩開始製作的 Podcast 節目《Ive的客廳 & PPAPER編輯室》,內容涵蓋工作、生活、愛情、星座甚至希臘神話。即興的閒聊中,胡至宜以過來人身份和年輕一輩開啟交流,慧黠、幽默、有趣。
她對這個節目的期許,是在潛移默化中將生命際遇教會她的一切傳承下去,「我覺得前人的經驗如果完全不見了會有點可惜,我想盡量去說。如果發展得好,它也會是我探討美的新平台。」單靠對話也能抵達美嗎?胡至宜說,可以的,美來自根本、內在,當我們能用真、善的心出發、全然誠實地表達自己,最終便會抵達美。
擁抱與拿捏女生專屬的超能力
於是推廣美的路上,對話、陪伴、療癒,也是胡至宜一直在做的事。她喜歡寫,筆鋒犀利有時,溫暖有時,當你成為了她的讀者,似乎也就成為了她的閨蜜。哪個男人不好,她替你罵得一針見血;在哪裡跌跤了,她替你看顧傷口,然後輕聲說「這樣也無妨,我們再往前走」。
胡至宜很早就發現自己這樣的傾向,「我從小就是很強勢的,喜歡替女孩子出頭。但與其說那是男女的對峙,不如說在手上握有強權的人、弱者之間,我的公義感就會跑出來。」這份正義感延續到她出社會、創業,偶爾總會遇到「是不是因為我/她是女生,所以才那麼困難?」的時刻。內心常過不去,直到她碰上一個覺悟點。
某一年,她興奮地前往法國採訪自己景仰的時尚圈女性前輩,卻在提問間被狠狠地罵了。
「一個女生在江湖上行走,要面對很多壓力、很多不公平,妳怎麼活過來的?」胡至宜問。
「妳有沒有想過,這就是妳自己要選擇的路,那就要看得很清楚,現在社會整體的狀況是什麼?再來,妳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如果妳不是要推廣女權,那就不要一直把自己包裹在兩性的議題裡。」前輩如是說。
回想起這段經歷,胡至宜笑說:「但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覺得一切很公平」。只是,在很多忿忿不平的時刻,她開始會提醒自己,這跟性別有關嗎?我能不能試著再把事情看清楚一點點?不同的生命經歷,最終引領她至這個複雜的結論:身為女生的確可能吃虧,卻也不一定吃虧。
吃不吃虧難定奪,但胡至宜可以確定的是,女生絕對擁有特殊的超能力,「因為女生很可愛、很親和,更容易去說服別人;可是你同時又要有公平正義在心裡,不能走偏掉,我一直在這兩個方向裡學習。」女孩與生俱來的獨特性何處安放?內心的感性與理性之間又要如何平衡?2008 年左右,她創辦了《AANGEL》,並將其定義為「一本照顧女人身心靈的療癒系雜誌」,拓荒這些話題的討論空間。
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女性雜誌不脫各類消費型錄,要女人買這個、買那個,似乎買了什麼就會變得幸福。但做了 50 期的《AANGEL》,卻邀請大家談論感受:什麼是嫉妒?什麼是同情?什麼是安全感?「那時的編輯會議,討論太熱烈了。每個人都想更了解自己。」即使後續沒能繼續做下去,《AANGEL》仍是胡至宜記憶中一場與女孩們的美好共創。
用正向的方式理解世界
胡至宜的青春年華風風火火,公司需要她,女兒需要她,她拼了命付出且享受其中。在人生下半場,她洗淨鉛華,體內太陽處女往後退了一步,月亮雙魚也有更多機會被放出來曬一曬。
臉書上,她的置頂貼文是「2023年正能量全面啟動」,洋洋灑灑羅列 30 條生活提醒。問她為什麼想寫下這些?「我年輕的時候話鋒很犀利、批判性很強,所以我知道要形成一個批判文化是容易的,因為只要挑得出點來,就能夠去攻擊。但是,要把好的事情推廣出去、讓人家相信,反倒是困難的。」回看二、三十歲的自己,她沒有後悔,那種不知天高地厚的氣勢過了便不再,能透過文字保留下來是好事。
「現在我會覺得這個社會的負評文化、八卦文化還是太強烈了。這些東西也許一時很精彩、很有趣,或是看到別人也不是那麼完美,會讓你覺得自己比較 OK。但如果你觀察、理解世界的方式是這樣,很可惜,因為你會忽略掉自己的潛能。」她教育女兒亦如是,與其去嚼人舌根,不如花時間看看別人好的部分、同時探索自身。
現在的胡至宜,認為自己站在那些世間的真理、高深的智慧面前,渺小而赤裸,因而靜心看得更多、衝動說得更少。她專注於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微小改變,無論思維或行為,相信能夠輻射出去,影響身邊的人乃至整個環境。
「還是一樣,只要心存善念,然後把那個善累積起來、表達出來,那最後就會是美。」她微笑著說。
PPAPER
Podcast- Ive的客廳+PPAPER編輯室: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797t60017701te4moo46f5/platforms
更多關於PPAPER:
www.ppaper.net
www.instagram.com/ppaper_magazine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