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文 瓊英卓瑪 「唱歌」改變尼泊爾
by 陳瀅仙顛覆傳統,以純淨、空靈的歌聲分享世人,是為傳遞療癒心靈的正面能量。
五月二十七日晚上,《瓊英卓瑪梵音詠唱音樂會》在台北國父紀念館上演,這是2015年西藏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演唱者瓊英卓瑪(Ani Choying Dolma )是國際知名的尼泊爾梵音詠唱者,其美聲具有空靈、療癒與沉澱心靈的特質。此次與台灣太古踏舞團跨界合作,呈現獨特的藝術饗宴。
佛曲新編 唱出心靈的香格里拉
瓊英卓瑪端坐舞台中央,在昏暗燈光下更顯其專注凝視的神情。她的歌聲有如喜馬拉雅初春雪水,緩緩綿延至音樂廳各個角落,時而傾訴、時而又引人進入冥想狀態;烘托歌聲的,是電子音樂所營造的大山大水氛圍,磬缽聲點綴其中,簫音、古琴層次各異,特別的是還加入了吉他。
近年,越來越多西方遊客拜訪經濟相對落後的尼泊爾,親近佛教,使生命歸零,反映了資本主義壓力鍋的全球化境況。這個喜馬拉雅國家,在世界之巔俯視著山腳下的權力金錢遊戲,提供了一條回歸性靈的路徑。
卓瑪認為,音樂是跨越國界、語言與種族的,她以分享的心情演唱,從美國、歐洲到中國,不管到東南亞或台灣,即使語言不相通,仍能觸動人心,達到淨化作用,誠懇地傳達正面能量。
世界巡迴 為婦女培力募基金
或許有人疑惑,一位出家人,怎能拋頭露面到處旅行表演?事實上,卓瑪皈依佛教,與性別意識的覺醒有強烈關係。過去尼泊爾社會的女性教育程度低落,以進入婚姻、照料家庭為最高存在價值,這對卓瑪而言卻是「十分讓人傷心」的社會現實。十歲那年,她開始自問:「為什麼女生一定要結婚?」,不願接受婚姻是女人的唯一自我認同。
因為抗拒結婚,十三歲時卓瑪進入寺院,成為佛教徒。也憤而起身,透過音樂傳教,致力於教授年輕人佛曲,並極力爭取女性受教權,透過教育帶來觀念的改變。為了紀念逝於腎臟病的母親,她在加德滿都興建醫院,改善當地醫療環境;設立阿尼度母學校(Arya Tara School),校內八十五位女孩,年齡介於五歲至二十七歲,都是改變的種子。而這些機構的營運經費,主要來自她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的音樂會收入。
林秀偉加入 藝術合作也交流生命
「卓瑪的歌聲有生命的風景。」太古踏舞團藝術總監林秀偉如此形容。過去,林秀偉就曾運用卓瑪的音樂帶領舞者練習,團員在她的歌聲中舞動肢體,強調身心靈的太古踏舞團,對此很有共鳴。此次與瓊英卓瑪的合作演出,自然讓林秀偉格外興奮
林秀偉的生命故事,與抗拒婚姻宿命的瓊英卓瑪,形成有趣的對照。她與夫婿吳興國分別於1986年、1987年先後成立太古踏舞團與當代傳奇劇場,實踐各自藝術理念。「太古踏」是台灣最早提出身心靈概念、也率先前進歐洲的舞團。當時林秀偉一邊照顧剛出生的稚兒,同時身兼「太古踏」與「當代傳奇劇場」的行政管理,相當辛苦。分身乏術的她,明白自己必須抉擇,否則兩頭皆空。
藝術與宗教 「大我」的生命實踐
音樂會上,安排男獨舞、團體舞,以及新銳舞蹈家吳采璘創作的獨舞〈花的眼中〉。身為吳興國、林秀偉之女,吳采璘自小沉浸舞蹈世界,接受東方、西方舞蹈訓練,也在美國邁阿密進修。吳采璘說:「有別於西方舞蹈的抽象,民俗舞蹈大多由情境出發,因此我以花朵意象為創作基礎,舞出優雅自在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