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wannabe 為毛小孩謀生機 洪聖雯推動TNR

by  李玉玲
讓數據說話,證明TNR是優於撲殺的選項。

2009年底,喜歡海的洪聖雯辭了工作移居澎湖,追海而去。

 

逐海而居的生活被切割成兩半,一半在海裡,一半在陸地。台大海洋所畢業的洪聖雯,專業是水下調查,從事珊瑚礁的調查研究工作;上了岸,則是動保志工,在澎湖推動犬貓結紮絕育。

洪聖雯在澎湖推動TNR,希望找到人與流浪動物友善共生的模式。張詠捷 / 攝影

下鄉澎湖推動TNR

 

2013年,她向「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提出申請,這回逐的不是自己的夢,而是為了一群無法開口爭取權益的毛小孩。去年夏天夢想啟動,洪聖雯號召志工在望安島展開為期一年的「TNR」實驗計畫(Trap誘捕、Neuter絕育、Return原地放養),希望找到人與流浪動物共生共存的友善模式。

 

在母校台大海洋所工作期間,洪聖雯加入台大懷生社,參與貓狗絕育、救援工作移居澎湖後,持續到收容所擔任志工,深刻感受到推動保的困境:「每年被撲殺或收容死亡的貓狗粗估高達十萬隻以上,但流浪動物數量並未因此減少,民間收容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救援工作永遠做不完,難道沒有更有效的方法?」

(你也會想看:26歲探險家 深入叢林為生態發聲)

 

洪聖雯認為,國內外已執行多年的TNR,從上游的絕育做起,不論從經濟效益或人道考量,都是值得推廣的做法台灣社會對於TNR的陌生,得不到政策的支持,無法大規模推動。

 

「與其大聲疾呼這種方式有多好,不如讓數據說話,證明TNR是優於撲殺的選項。」洪聖雯沒有採取躁進的方式,而是先從家貓家狗做起,結合台北及澎湖的動保團體,2011年起在澎湖展開下鄉結紮。

 

離島示範區用數據推政策

 

偏鄉資源少,每年絕育行動開始前一個月,洪聖雯就得暫停手邊工作,從找場地、宣傳、報名……大小事一手包,一個外地人如何和當地居民「交陪」,洪聖雯拿出做研究「田野調查」的精神,挨家挨戶敲門通知飼主帶家中貓狗來免費結紮。

 

 

走在路上,只要看到牽狗的人,她就會湊過去問:「你的狗結紮沒?」嚇得居民趕緊閃避:「哪來的怪女人?」洪聖雯不氣餒,為了說服飼主,可以連講幾個小時,一次講不通,再去第二次,終於有人從態度不友善最後同意讓家中多隻母狗結紮。

 

在澎湖推動貓狗絕育,每梯次下鄉三天,平均結紮數量約三百隻,三年下來,洪聖雯發覺,報名數逐年減少家貓家狗結紮已完成階段性任務,是時候進一步推動TNR,以流浪貓為主的望安島,則是洪聖雯選定的起點。

 

洪聖雯指出,望安,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封閉性,反而可以排除流浪動物從其他地區移入,更準確評估TNR執行成效。去年五月展開前置準備,租房子、找獸醫、設備、藥品、借場地、以「打工換宿」方式召募志工,七到九月,先後三個梯次共八周在望安執行TNR,完成兩百多隻流浪貓結紮。

打工換宿的志工,成為推廣TNR的種子。

絕育代替撲殺    更經濟更人道

 

年輕志工騎著電動機車在島上巡邏,被居民稱為「ㄌ一ㄚˇㄋ一ㄠ ㄟ 郎」(抓貓人),躲在雞舍、豬舍好幾小時,忍受螞蟻咬,蚊子叮,學貓躡著腳走路,各出奇招,有時拿著大垃圾桶一撲而上,以為抓到了,但貓咪還是成功脫逃。

 

「動物和人一樣,個性各有不同,有的機靈、大膽,有的緊張,執行TNR也要有策略,看到貓群得快速評估誰是帶頭者,該先抓那一隻,也要了解出沒時間,行動才不會撲空。」洪聖雯做中學,累積經驗,她也要求志工至少要待兩周,否則經驗很難累積與傳承。令她開心的是,志工結束服務後,開始在就讀的學校或社區推展TNR,望安播下的種子正在台灣不同角落發芽。

 

TNR行動也不是全然順暢無阻,洪聖雯最常面對的質疑是:「既然抓來結紮,為什麼不收容,又把流浪動物放回,這不是棄養嗎?」洪聖雯強調,TNR不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唯一的方式,卻是必要的做法,從上游的結紮才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不再無止境繁殖,有些流浪動物不具攻擊性,採取絕育、原地放養的TNR,所需經費遠比撲殺、長期收容低很多。

 

洪聖雯明白,全面廢止撲殺還是有待努力的目標,流浪動物不可能消失在人類社會,現在台北市推動的精確捕捉、民間推動的TNR,目的都是希望能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流浪動物問題。

(你也會想看:林育秀 透過保育石虎疼惜土地)

投入動保    收穫比付出多

 

今年六月,洪聖雯與志工再度回到望安,進行流浪貓數量變化調查,分析TNR計畫執行成效。好不容易踏出的一步,不會就此畫下句點,她和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攜手募款,這個夏天將持續在澎湖將軍嶼、鳥嶼施行TNR,並進行七美的前期探勘。

洪聖雯與狗狗小虎。

當初為了更靠近海來到澎湖,洪聖雯邂逅了菊島的毛小孩,一待就是五年多,已經有好幾隻犬貓兒女的她,身邊又多了狗狗小虎、貓咪小麥兩位家人,異地生活不感孤單。毛小孩也讓洪聖雯學習長大:「做動保不是有愛心就夠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文化,不能帶著台北的思維來做事,我慢慢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入境隨俗。」

 

更大的收穫則是心靈的。去年,望安計畫執行期間,麥德姆颱風來襲,颱風過後,洪聖雯和志工前往望安巡查島上貓咪健康狀況,意外發現一隻小貓脊椎被砸傷,無法動彈,送往動物醫院診治,因為後腳癱瘓必須截肢,洪聖雯收養了牠,取名「小麥」。儘管沒了後腳,小便無法自理,必須由人幫忙擠尿,只剩兩隻前腳的「小麥」,跑起來屁股騰空似飛了起來,絲毫不受影響,友人說:應該叫牠「小邁」,邁開步伐,充滿希望。

後腳被截肢的小麥。

提到曾經中途收容重病的流浪貓狗,這位陽光女孩也不禁哽咽:「即使走向生命的終點,流浪動物還是展現堅強的生命力,牠們都這麼努力活著,我們也要努力活每一天,讓生命更有意義。」

 

圖片提供:
洪聖雯

李玉玲

李玉玲

文章 80

大學念的是新聞。曾於平面媒體主跑藝文新聞多年,少了政治口水,多了藝術的活水。喜歡與市井小民的訪談,總能感受到民間泌泌湧出的旺盛創造力。記者多年的職業病,成了好奇寶寶,和人聊天時,不自覺會像在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