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我不是不孝,只是在學怎麼重新當女兒——專訪《長女病》作者張慧慈
2025年出版的《長女病》,召喚出許多藏在家庭、社會、職場默默扛責的身影。作者張慧慈出身藍領家庭,苦讀進入台大社會研究所,一路以來運用社會學與心理學覺察自我的經驗,重新學習怎麼「當女兒」,把自己養回來。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宮﨑駿《蒼鷺與少年》裡的女性角色:斷開與母親的臍帶,成為真正的人
《蒼鷺與少年》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互映的,是少年對活著將面臨的善惡矛盾,由私密的個人情感出發、放諸對戰爭與生死的思索。這部歷經十年漫長的動畫,或許是宮﨑駿最後一部長篇動畫,也是宮﨑駿將人生凝練集成,送給影迷最深刻的告白。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當女兒成為母親——專訪林世菁《瑪麗快跑》:當媽媽,原來是一件這麼好的事情
入圍今年女性影展台灣競賽獎的《瑪麗快跑》以主角瑪麗的奔跑為啟程和收尾,展開移工一日的奔波,導演林世菁三十歲那年,才回來台灣,決定寫劇本。在那之前,林世菁一直待在工業設計領域,跑了好多國家,看到世界的樣子。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一片布衛生棉的革命,高山上的新月亮運動
林念慈,二十九歲離開工作七年的NGO,卸下國際志工發展工作的角色,在尼泊爾創立了棉樂悅事工坊,工坊以梵文Dharti Mata(大地母親)為名,希望邀請女人重新與大地母親連結,與自己的內在循環(月經)連結。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為愛構築,泰姬瑪哈陵!
一座為愛構築的量體--「泰姬瑪哈陵」,像一首淒美的史詩,有帝王的三千寵愛與思念,成為恆久而超越時空的詠嘆。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小紅帽林薇:善待自己,月經把我們與世界凝聚起來
紅色的月經,是為了孕育生命而定期增厚、剝落的子宮內膜;無論性別、種族、階級、認同的差異,我們最原初的生命樣態,都是在這片紅色的溫暖包容下,發展出多元而獨特的樣貌。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