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宗教城市,高野山

by  黃湘娟

高野山大門。

佛教東密聖地、被稱為「紀伊山地的靈場與參詣道」之高野山,整座山頭,約117座寺院建築群,於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高野山是一座宗教城市,人傑地靈,四周被八座山峯所環繞,如同一朵盛開的蓮花,「蓮花」總是與佛教有著密切的相應。

 

誰創造了高野山的奇蹟?他是日本真言宗開山祖師,空海法師,或稱弘法大師。他是「留唐派學僧」,是一位集印度,中國,日本佛學精髓於一身,而且著作等身的高僧。

 

公元804年,隨日本天皇第17次遣唐使入唐留學,空海大師拜在長安青龍寺高僧惠果阿闍黎門下,專修學密法,傳承了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佛密,為唐密第六祖。日本密法得以法脈興隆,枝繁葉茂,被譽為「佛教東密」,皆拜空海法師之所賜。

 

據說816年,嵯峨天皇賜給空海法師一塊標高約1000公尺的土地,即高野山整片山頭。法師本身通曉營造工法,決定在這裡興建真言宗道場,以「壇上伽藍」為發想,首先興建「金剛峯寺」。當初,「金剛峯寺」是指整座高野山範疇,但於明治時期之後,改為單一的寺名。

 

(上圖)金剛峯寺。/(下圖)金剛峯寺室內。
法師在山上次第興建「根本大塔」、「金堂」、「奧之院」、「宿坊」等,形成一方廣鶩的宗教建築群,如今所見,雖不及鼎盛的平安時代(794-1185)和江戶時代(1603-1868),滿山遍地散佈著2000多座寺院的磅礡氣勢,但仍然可以用「三步一寺,五步一院」來形容。

 

「金剛峯寺」始建於平安時代,這座矗立於高山上的寺院,與一般京都寺院設於城內平地,顯然不同。「真言密教」在高野山、在空海大師的弘揚之下,開啟了平安佛教時代,而且,此時期的極樂思想也十分濃厚。

 

寺內文物收藏,包括襖繪、屏風畫、壁畫等,件件精品。至於寺院規劃,其「蟠龍庭」設計開創了日本庭院新頁。而建築量體,木構築有大唐寺院遺風。其迴廊與迴廊之間的佈局,甚至與庭院的相應關係,讓身處其中的人,有種穿越時空之門般,疑惑於究竟人在大唐?或今之高野山?當然,金剛峯寺已非空海大師當時原相,它曾遭大火吞噬,但平安時代末期,又得到天皇的支持,依原作重建。

蟠龍庭。

艷紅色構築的量體--「根本大塔」,約有50公尺高,是一座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道場,始建於819 年,為單層寶塔,據說建築工程耗時將近70年。「金堂」的木構築也是仿唐形式。其功能是寺院舉行重要儀式之所在。部分量體曾因天災意外遭毀損,今天矗立眼前的,是1932年經過多次重修的外相。

根本大塔。

寺院山城聖地,也有提供旅人驛居的「宿坊」,約有50多間宿坊散落在街巷之間。著名的「金剛三昧院」坐落在南端,有800多年歷史。據載,1211年,北条政子為了紀念往生的夫婿源賴朝而興建。源賴朝先生是鎌倉幕府十分器重的第一代將軍。院內的「多寶塔」,是高野山最古老的兩層塔樓建築。「本堂」的木構量體,也有100年以上的歲月滄桑。「經藏閣」在日本戰爭期間未被破壞,閣內珍藏的經書已列為國家文化財。「金剛三昧院」既是宿坊,也是寺院,供奉愛染明王,「愛染明王」是東密佛教中很重要的金剛神。

金剛三昧院之多寶塔

「奧之院」有長達21公里的參拜大道,兩旁擎天大樹林立,庇護天下眾生。這裡有超過20萬座墓碑、紀念碑、英靈殿,以及空海大師的御廟。也可以說是精英塚,沿路只見將軍、高僧、作家、藝人、詩人、企業大亨等名人的名字從眼前掠過。

 

空海法師曾說:「人生是一場遊歷」。朝聖高野山的人來自世界各地,除了參拜寺院,觀賞國寶級的壁畫,也可以沉浸在一個祥和清淨的場域中。感覺上,這是多生累世的因緣。

奧之院。

圖片提供:
張文信、黃湘娟

黃湘娟

黃湘娟

文章 35

1988-2019年,擔任《室內》雜誌總編輯。 70年代曾主編全台第一本空間設計雜誌《家庭裝潢》、80年代主編《流行家飾》雜誌、《當代建築》雜誌。在「空間美學」領域浸潤長達40多年,見證台灣室內設計業開創期的篳路藍縷。 將經驗化約為文字書寫,期間陸續出版三本著作:《談建築說空間》(1989年),《見證台灣室內設計25年》(1999年),《亞歐歷史建築與城市漫步》(2008年)。第一本訪談了14位80年代已獨領風騷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和建築學者;第二本記錄了室內設計業在台灣的開創與發展;第三本以個人見聞漫談文化、藝術、生活,以及城市美學。 1973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