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女力

看見女力 我不是不孝,只是在學怎麼重新當女兒——專訪《長女病》作者張慧慈
2025年出版的《長女病》,召喚出許多藏在家庭、社會、職場默默扛責的身影。作者張慧慈出身藍領家庭,苦讀進入台大社會研究所,一路以來運用社會學與心理學覺察自我的經驗,重新學習怎麼「當女兒」,把自己養回來。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林念慈的靈魂行腳——高山朝聖之後,回到自己
我在龍年去了龍國,參加完龍的慶典後,進入了生命的高峰,而後也進入了生命另一個階段的死寂,在靜止中慢慢陪伴自己進入冬眠,在什麼事也不想要做,無動力熱情的狀態下,允許自己的死寂與安靜。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設計師洄游太麻里,打造一個解憂的故鄉——洄洄山林地方設計
右鍵點選「新增資料夾」,再用成堆的工作檔案把它塞滿。現代人的工作大抵離不開電腦與螢幕,但幸好楊文廣、范雅婷和王芷涵創立「洄洄山林地方設計」時,身邊還有整座金針山作陪。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博物館裡,人與人的情誼是最珍貴的作品—旅英插畫家RedLouise
踏上博物館教育之路的如意,在溫布頓的地區型博物館服務,以版畫課程連結人們與社區的情誼,工作坊成為打破藩籬的體驗,博物館不僅從典藏的殿台走下,更邀請人們走入並創作藝術。READ>
焦點企劃

焦點企劃 年輕人如何擺脫工作無力感,找到職業熱情?心理師許庭韶解密新世代的無聲抗議
對年輕世代來說,工作不再只是賺取薪水的工具,他們渴望做更多讓自己感到有意義的事。然而,現實中無法掌控的壓力和持續的倦怠使得許多人選擇以「安靜離職」和「安靜度假」無聲抗議。READ>
觀點專欄

觀點專欄 光前裕後,普蘭巴南寺塔群
在中爪哇,位於日惹市東方約18公里,有一片廣大的區域,兩個不同宗教的寺廟群並存無礙,於1991年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名稱叫「普蘭巴南」(Prambanan)。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