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杜昭賢 喚醒台南海安路的女人 10年前,她跨界邀集青年藝術家與建築師,以當代藝術旁敲側擊,讓沒落多年的台南海安路重新復活,開啟台灣藝術造街風潮。她因此被稱為「喚醒海安路的女人」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李惠蘭修女 信望愛行動家 在台灣最南端的滿州鄉及恆春鎮,大街小巷都有李惠蘭修女開著「愛心行動車」穿梭的痕跡。自2004年以來,因為她的回鄉投入,滿州變得不安靜了。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羅曼菲 永遠的舞者 曼菲堅持要住在望得見對面山頭的病房,那山頭上,是她念茲在茲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教室,在她清醒的時間裡,她念茲在茲的,也多是舞蹈。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廖美立 兩岸創意文化空間推手 誠品經驗,讓準備要跨領域,轉型做文創的兩岸企業,第一個想請益或延攬合作的人,就是廖美立。反過來,廖美立也選擇合作對象,「眼光到哪裡,有沒有開創性,是否我想要的高度也是對方想要的」這些都是她的評估標準。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李筱瑜 活力鐵人 不管是冷是痛,一旦上了路,就得把它們融入身軀和心靈深處,化為自己的一部分。李筱瑜以一個宗教詞彙形容人在三鐵比賽中的狀態,「就像坐禪一樣」。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尋熊記:黑熊媽媽黃美秀 像黃美秀一樣投入畢生研究黑熊,恐怕不是每個人能輕言達到,但她仍期盼,更多後生晚輩能親上第一線,因為,保育工作刻不容緩! 每天盯著圓仔日記的大喊「好萌」的我們,關於台灣黑熊,牠們來自哪裡,現況如何,未來能否如初,究竟了解了幾分?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