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打造公益平台 馬玉如讓物資暢流 這段受贈的經歷讓馬玉如意識到,在現在經濟低迷乃至有資源分配問題的時代,若是能讓物品互相交流餽贈,將可降低資源的浪費與不必要的支出。此時正好姐姐馬玉珊與好友林慧洵和林巧雯討論創業的可能,於是,決定成立物資交流贈送公益平台。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開啟中學生的職涯探索與想像 開啟中學生的職涯探索與想像,是極重要但看不出立即成效的事。台灣卻有兩個團隊看見青少年沒說出口的需要,開始以不同形式青少年了自己及解職場需求,啟發他們不要受限、選擇適合自己走的路。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杜昭賢 喚醒台南海安路的女人 10年前,她跨界邀集青年藝術家與建築師,以當代藝術旁敲側擊,讓沒落多年的台南海安路重新復活,開啟台灣藝術造街風潮。她因此被稱為「喚醒海安路的女人」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李惠蘭修女 信望愛行動家 在台灣最南端的滿州鄉及恆春鎮,大街小巷都有李惠蘭修女開著「愛心行動車」穿梭的痕跡。自2004年以來,因為她的回鄉投入,滿州變得不安靜了。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羅曼菲 永遠的舞者 曼菲堅持要住在望得見對面山頭的病房,那山頭上,是她念茲在茲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教室,在她清醒的時間裡,她念茲在茲的,也多是舞蹈。 READ>
女力 We wanna be 女力 We wanna be 廖美立 兩岸創意文化空間推手 誠品經驗,讓準備要跨領域,轉型做文創的兩岸企業,第一個想請益或延攬合作的人,就是廖美立。反過來,廖美立也選擇合作對象,「眼光到哪裡,有沒有開創性,是否我想要的高度也是對方想要的」這些都是她的評估標準。 READ>